NGINX服务器 之反向代理与负载均衡

转载于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alja/p/6117881.html 作者 : 小禾点点 反向代理 客户端要获取的资源就在服务器上,客户端请求的资源路径就是最终响应资源的服务器路径,这就是正向代理。正向代理的特点:就是我们明确知道要访问哪个网站地址。 反向代理: 客户端想获取服务器集群中(服务1,服务2,服务3 他们的资源相同)中的资源,但是客户端无法与该服务器集群建立连接,但我们可以与另一台服务器(代理服务器)建立连接且该服务器能获取服务器集群中的资源。这个时候客户端就可以通过请求代理服务器,获取想要的资源,但客户端并不知道给他资源的是哪个服务器。这种方式就是反向代理。 负载均衡 当一台服务器的单位时间内的访问量越大的时候,服务器的压力会越大。当一台服务器压力大得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的时候,服务器会崩溃。为了避免服务器崩溃,让用户有更好地体验,我们通常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来分担服务器的压力。那么什么是负载均衡呢?我们通过建立很多个服务器,把这些服务器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,然后,当用户访问我们网站的时候,先访问一个中间服务器,再让这个中间服务器在服务器集群中选择一个压力较小的服务器,然后将该访问请求引入该选择的服务器。这样,用户的每次访问,都会保证服务器集群中的每个服务器的压力趋于平衡,分担了服务器压力,避免了服务器崩溃的情况。负载均衡就是采用反向代理的思想。 Nginx中负载均衡的实现 创建fzjh.conf配置文件 在/usr/local/nginx/conf下创建fzjh.conf文件,文件内容如下: user nobody; worker_processes 2; events { worker_connections 1024; } http{ #=upstream设置负载均衡的待选服务器列表,在运行中如果有服务器崩溃那该服务器就会在该列表中移除 upstream mypro{ server 219.133.55.36;#中国万维网 server 115.239.210.27;#百度的ip } server{ listen 8080; #====== 对ngnix更目录做负载均衡=== location / { #==选择要代理的服务器要与upstream对应========== proxy_pass http://mypro; } } } 加载fzjh.conf配置文件 执行命令: /usr/local/nginx/sbin/nginx -c /usr/local/nginx/conf/fzjh.conf 测试是否成功 在这里我们的负载均衡待选服务器列表是百度和中国万维网,也就说我们访问我的主机名+8080 就可以进行测试,如果页面在百度与中国万维网中切换,就表示成功。 Upstream模块详解 Upstream模块:该模块是Nginx服务器的一个重要模块。Upstream模块实现在轮询和客户端ip之间实现后端的负载均衡。常用的指令有ip_hash指令、server指令和upstream指令等。该模块主要进行轮询算法。upstream指令主要是用于设置一组可以在proxy_pass和fastcgi_pass指令中使用额代理服务器,默认负载均衡方式为轮询。 ip_hash指令:在负载均衡系统中,假如用户在某台服务器上登录,那么如果该用户第二次请求的时候,因为我们是负载均衡系统,每次请求都会重新定位到服务器集群中的一个服务器,那么此时如果将已经登录服务器A的用户再定位到其他服务器,显然不妥。故而,我们可以采用ip_hash指令解决这个问题,如果客户端请求已经访问了服务器A并登录,那么第二次请求的时候,会将该请求通过哈希算法自动定位到该后端服务器中。简单说ip_hash指令可以实现当用户使用同一浏览器在A服务器登录后,那他后续的所有请求都在同一服务器中进行,Nginx代理服务器不会将他的请求分配到其他服务器上,以此规避用户登录信息在不同服务器间流转的问题,从而保证用户只需登录一次。 ip_hash的使用:在fzjh.conf配置文件中开启该功能 server指令: 主要用于指定服务器的名称和参数。 使用:在fzjh.conf配置文件中开启该功能 注意:在实际开发中weight不要与ip_hash同时使用 负载均衡不同实现方式的优缺点:假如使用硬件的方式实现负载均衡,那么中间的转发机构就是硬件,这个时候运行的效率非常高,但是对应的成本也非常高。如果我们采用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负载均衡,那么中间的转发机构就是软件,这个时候,运行效率不如硬件,但是成本相对来说低得多。而使用Nginx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,那么就是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负载均衡,并且Nginx本身支持高并发等。故而使用Nginx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,能大大节约企业的成本,并且由于Nginx是服务器软件,其执行效率也是非常高。 转载于 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alja/p/6117881.html

February 21, 2022 · 1 min · 晚晴

NODE JS 三个文件实现路由功能(转载)

原文来自菜鸟教程:https://www.runoob.com/nodejs/nodejs-router.html 我们要为路由提供请求的 URL 和其他需要的 GET 及 POST 参数,随后路由需要根据这些数据来执行相应的代码。 因此,我们需要查看 HTTP 请求,从中提取出请求的 URL 以及 GET/POST 参数。这一功能应当属于路由还是服务器(甚至作为一个模块自身的功能)确实值得探讨,但这里暂定其为我们的HTTP服务器的功能。 我们需要的所有数据都会包含在 request 对象中,该对象作为 onRequest() 回调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传递。但是为了解析这些数据,我们需要额外的 Node.JS 模块,它们分别是 url 和 querystring 模块。 url.parse(string).query | url.parse(string).pathname | | | | | 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 http://localhost:8888/start?foo=bar&hello=world --- ----- | | | | querystring.parse(queryString)["foo"] | | querystring.parse(queryString)["hello"]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 querystring 模块来解析 POST 请求体中的参数,稍后会有演示。 现在我们来给 onRequest() 函数加上一些逻辑,用来找出浏览器请求的 URL 路径: Server.Js 文件代码: var http = require("http"); var url = require("url"); function start() { function onRequest(request, response) { var pathname = url.parse(request.url).pathname; console.log("Request for " + pathname + " received."); response.writeHead(200, {"Content-Type": "text/plain"}); response.write("Hello World"); response.end(); } http.createServer(onRequest).listen(8888); console.log("Server has started."); } exports.start = start; 好了,我们的应用现在可以通过请求的 URL 路径来区别不同请求了–这使我们得以使用路由(还未完成)来将请求以 URL 路径为基准映射到处理程序上。 ...

February 17, 2022 · 1 min · 晚晴